香草网 >地图 >教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3课《美丽的冬天》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3课《美丽的冬天》教案(精品五篇)

时间:2025-06-06 作者:香草网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3课《美丽的冬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4类垃圾,知道垃圾的危害,懂得垃圾中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回收和再利用。

2.引导学生懂得垃圾的分类及其意义,学会垃圾分类,发挥自己的创意使垃圾变废为宝。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身体验、观察、调查研究、阅读感悟、举办变废为宝创意展、讨论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能做到废品的再利用。

2.难点:垃圾科学分类,树立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垃圾污染感受较少,但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够,没有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意识。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好参与活动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出示各种垃圾图片,生认真观看体会。

2.师:这些垃圾,你见过吗?你还见过哪些垃圾?(生自由回答)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探究“垃圾”问题。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暴增的垃圾

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8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垃圾?

☆你遇到这些垃圾会如何处理?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

活动与探究二:看一看第81面的活动园

(1)生阅读教材第81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知道你们家一天会生产多少垃圾吗?

☆根据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

活动与探究三:看一看第82面的阅读窗。

(1)生阅读教材第8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垃圾有哪些危害呢?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敢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迅速超大了垃圾家族,其危害可不仅仅挤占我们的生存空间。

活动与探究四:看一下第83面的知识窗。

(1)生阅读教材第83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会垃圾分类吗?

☆下面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多数废弃物中都有可再利用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充分利用,不仅危害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减少垃圾变废为宝

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84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减少垃圾污染?

☆你有什么合适的方法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如果把垃圾的源头就分类放置,有的可以直接在利用,有的可以加工再利用,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垃圾的量,还能让很多垃圾变为资源?

活动与探究二:看一看

(1)生阅读教材第85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看到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各种垃圾混合在一起丢,那就很难在利用,要想更好地对垃圾利润,就要进行垃圾分类。从那之后,那些看起来毫无价值的垃圾,有些却可以再利用。

活动与探究三:看一看第86面的相关链接

(1)生阅读教材第86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能为你的生活周边想一个垃圾分类的好妙招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想法?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86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活动与探究四:调查

(1)生阅读教材第87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能研究出以上三种方法吗?

☆你会选择哪些废弃物进行分类再改造?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有些事物不是他们真的没用了,而是我没有发现在利用他们的方法。

(三)师总结:了解了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懂得垃圾分类、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意义。我们要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11.变废为宝有妙招

暴增的垃圾:原因及危害

措施: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3课《美丽的冬天》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王晓的故事分享,回忆自己上学第一天的不安与喜悦,初步体会成为小学生的角色变化。

2.通过帮助插图人物想办法,初步认识幼儿园、小学生活不同,悦纳自己的新身份。

3.通过回忆、交流、讨论等,初步感受家庭的期望,能以愉快、积极的心态面对上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帮助学生克服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拥有积极的上学心态。

重点:通过交流、游戏等互动,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我上小学了”这一事实,积极调整好状态,接纳自己是一个小学生的身份。

教学准备:

1.白板课件。

2.心情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看故事绘本,回忆上学路

(一)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丁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王晓上学去。

(二)聚焦上学路,说说感受

1.说说上学前在家里的感受

(1)出示课本插图①。

(2)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王晓一大早就起来了。他站在镜子前,妈妈们帮他背上了小书包。爸爸对他说:“你现在是小学生了!”王晓很开心,他心里想:学校里什么样呢?

(3)师:小朋友们,上学第一天,爸爸妈和你说了什么?你听了之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4)师:老师听明白了,爸爸妈妈对你有很多希望。大家和王晓一样,对学校也有很多的期盼和疑惑。

2.说说上学路上的遭遇

(1)出示课本插图②。

(2)师:看!王晓出门了,在路上,他遇到了小妹,他对小妹说:“小妹,快走,上学啦!”

(3)师:小朋友们,你上学那天路上遇到了谁?你和他说了什么?

(4)师:是啊,邻居知道你要上学了,都替你高兴呢!

3.说说校门口的活动

(1)出示课本插图③。

(2)师:王晓很快就到了校门口,校门口挂着“欢迎新同学”的横幅。老师、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还站在校门口迎接!

(3)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校的开学典礼吗?

(4)师:当你走进校园,成为小学生,学校的老师,哥哥姐姐也为你高兴。

4.说说找到教室的方法

(1)出示课本插图④。

(2)师:王晓走进了学校,走到了班级门口。老师已经在门口迎接他。

(3)师:小朋友们,开学第一天,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教室的?

(4)师:小朋友们长大了,都有办法找到教室。

5.说说见到老师(同学)的心情

(1)出示课本插图⑤。

(2)师:我们接着看王晓的故事!走进教室后,王晓见到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他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话。他很高兴地想:我是小学生了!

(3)师:小朋友们,你第见到老师、同学的时候心情怎样?

(三)师:王晓的故事讲完了,开学第一天,他特别高兴。那么,小朋友们,开学第一天,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二、选心情表情,交流开心事

(一)举举心情牌

1.教师示范举出笑脸牌和哭脸牌。

2.师:请从抽屉里拿出心情卡,选择自己的开学第一天的心情,举一举。

(二)说说开心事

1.师:你为什么举这张心情牌,和同桌说一说。

2.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说一说。咱们先说开心的事。

(1)预设:真能干!你还介绍了自己的名字。你们记住了这位开开心心来上学的小朋友的名字了吗?

(2)预设:祝贺你,找到了新朋友!

(3)预设:和这位小朋友一样,喜欢开学典礼活动的同学举举手!

(4)预设:是啊,今后,你会在学校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本领。

(三)师:刚才,大家聊了这么多开心的事情,老师要奖励大家一首儿歌。我们一起唱唱跳跳,看谁开心。

(四)播放视频《上学歌》。

三、聚焦小妹表情,想解决办法

(一)观察表情,猜猜想法

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请坐!但丁老师发现,我们书中的小妹在开学第一天不太开心。

2.使用放大镜功能,出示教材插图②。

3.师:请你仔细看看图,想一想这位小女孩怎么了?和同桌一起猜猜,她可能在担心什么?

(二)小组讨论,寻找办法

1.师:小朋友很动脑筋很会猜。的确,离开熟悉的幼儿园到新的学校上学,难免会和这位小姑娘一样,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幼儿园和学校,你们能说说有哪些不一样吗?

2.师:小朋友说得很好!是啊,老师同学也都变了;作息时间变了,学习的要求也不一样了。那你们是怎么知道小学与幼儿园有这些方面的不同的?

3.师:看来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希望你们能尽快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上学前真的和你们聊了很多,所以大家都早早做好心理准备,开开心心来上学。因为,从今天起,我们是小学生了。

4.板贴(书):我是小学生了

5.师:那么,书上的小妹,我们可以怎么帮助她呢?你想想,我们可以和她说些什么?和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吧!

6.师:小朋友真能干,这样想,也能帮助我们自己战胜那些小担心,让我们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上学去!

(三)课题出示:开开心心上学去

(四)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堂,我们读了故事:《王晓上学去》,回忆了自己开学第一天的开心事,感受到了家人、亲戚对我们的期盼。我们还帮助小妹,想出了开开心心上学的好办法。希望你在今后的每一天,都能和王晓一样,开开心心上学去!下一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怎样爱护新书,爱护书包。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发新书,渗透交往礼仪的指导。通过认摆新书,初步建立珍惜书本、爱护学习用品的意识。

2.通过介绍书包的来历,微课观看,整理书包小比赛等,进一步激发爱护学习用品的意识,并在师长的协助下,学会整理书包。

3.通过爱新书,爱书包等活动,适应新的家庭期待,悦纳自己的新身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帮助学生学会珍惜书本,爱护学习用品。感受家庭新期待,悦纳自己的新身份。

重点:从行为习惯上,在师长的协助下,学会整理书包。

教学准备:

1.白板课件。

2.微课制作。

3.书包、新书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我爱新书本

(一)领取新书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开心心上学去》。

2.板贴(书)课题。

3.师:先来发新书《道德与法治》,请第一小组上来领书。小朋友,要爱护它们呦!

(1)预设:你真棒!向老师说了谢谢!

(2)预设:后面的同学也真不错,真有礼貌!

(二)数数新书

1.师:加上今天新发的书,咱们发了几本新书了?

2.请你把它们从书包里请出来吧!数一数!用手指告诉老师!

(三)认识新书

1.师:这些书,都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吗?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2.师:这些书,你认识了吗?会认识的小朋友来教教大家。

3.师:哪些小朋友和他一样,都能叫得出新书的名字了?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把这些新书的名字记住的?

(1)预设:哦,你看图画,记住了新书的名字,了不起!

(2)师:刚才同桌教你的,你记住了,也很棒!

(3)师:原来爸爸妈妈在家老早教过你这些生字。

4.那咱们同桌来互相考一考,老师巡回。

5.师:通过两次互助学习,这些新书,你都认识了吗?老师来和大家玩个游戏吧!我举起哪本书,你就说哪本书的名字。

6.老师举书本: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

7.师:真棒!请拿出活动单,刚才的游戏中,你能认识几本新书,就在作业纸上的这一栏,打上几颗五角星。

8.示范打星:我会认新书:☆☆☆☆☆☆

(四)喜欢新书

1.师:你喜欢哪本新书?请你仔细翻翻看看你的新书。

2.生翻看新书,教师巡回。

3.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本新书吗?先说给同桌听。

4.师:谁来和大家说说。

预设:是的,《道德与法治》课本里有许多有趣的游戏,通过玩这些游戏,我们还能知道很多道理呢!

(五)爱护新书

设计意图:畅所欲言地交流保护书本的奇思妙想。通过书写名字这一教学活动,激发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老师帮助写名字等,减轻不认识字的同学的焦虑情绪。

1.师:大家这么喜欢这些新书,你该怎么爱护它呢?

(1)预设:哦,和家人一起给他包个封面。

(2)预设:对啊,不能乱涂乱画。

(3)预设:是的,放在抽屉的时候,要注意放平整。

(4)预设:想得太周到了!为了保护好自己的书,我们得在书上写上名字,以免弄错!哪些同学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请举手!不会写名字的同学,别着急!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啦,你马上就会学会怎么写自己的名字!现在有需要帮忙的请举手!老师来帮助你写名字!

2.总结:大家刚才都说得很好!我们是小学生了,爱护新书,是每一个小学生应该做到的。

3.板贴(书):爱新书

二、我爱新书包

(一)书包的来历

1.师:除了大家之前说到的怎么爱护新书,新书有一个移动的家,那就是书包。你喜欢你的书包吗?

2.师:和同桌说说,你的书包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3.师:谁能拿着自己的书包来说说?

(1)预设:你的书包样子真可爱!

(2)预设:你的书包里面有分层,这样可以把物品摆放更整齐。

(3)预设:你的书包还有拉杆,等东西多的时候,还可以拖呢!

4.师:刚才大家都说了喜欢书包的理由,那么,你的书包是谁送给你的?

(1)预设:你和爸爸妈妈一起挑选书包的时候,爸爸妈妈和你说了什么?

(2)预设:舅舅送你书包的时候,对你有什么嘱咐?

(3)预设:奶奶亲手给你做了书包,她有什么话对你说?

5.师:是啊,你看大家都很喜欢自己的书包。不管是爸妈买的,舅舅送的,奶奶做的,都体现了家人、亲戚,朋友对你的期待!我们要爱惜新书包,体会他们对我们的爱。

6.板贴(书):爱书包

(二)我会理书包

1.哪些东西不该带?

(1)师:那让我们来看看书包里,还有些什么吧?

(2)师:请小朋友把书包里的其他东西放在桌上。

(3)师:同桌相互看看,哪些东西该带,哪些不该带?

(4)师:先来说说哪些该带的?

(5)师:小朋友带了水壶、毛巾。这些用品你在学校生活中,用得上!

(6)师:老师还发现了小糖果,小玩具。你们觉得这些还能带吗?

(7)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幼儿园和小学生活不一样,这些啊,明天就不能再带到学校来了!今天先放在老师这里,放学记得来拿哦!

2.我会理书包

(1)师:这几天上学,书包是谁整理的呢?

(2)师:有的小朋友很能干,已经会自己整理了,有的小朋友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共同整理的。那么,你有没有整理书包的好办法呢?

(3)师:真能干!再来看看老师推荐给你的整理书包的方法。

(4)播放微课。

(5)师:看明白了吗?那咱们来一场整理书包比赛!

(6)师:四人小组,比一比,你想夸夸谁的书包?为什么?

(7)师:在刚才整理书包的时候,丁老师也发现还有这样的书包。看了这样的书包,你想对书包的主人说些什么?

预设:你说得太对了,水杯要放在指定的位置,这样书包就不会弄湿了。

预设:是啊,绳子要卷好,放进书包!

预设:大书、小书要分类,这样书包才整洁!

(8)师:大家说得太对了!老师希望你们别犯这样的错误,也能和刚才夸过的同学一样,把书包理得整整齐齐。

(三)我会背书包

1.师:大家的表现太棒了!整理完之后,要记得自己背书包。谁来背背?

2.师:真神气!哪些同学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做?请你在位置上试一试。自己的书包自己背!

3.师:祝贺你们,你们又长大了!希望你们能从今天晚上开始整理书包,从明天开始自己背着书包开开心心上学来!

4.师:这节课,大家的表现很棒!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

5.读读书本第五页的儿歌。

三、我能坚持做

(一)师:理书包,背书包,这两项本领要掌握好,还需要坚持练习一段时间,你能坚持吗?

(二)出示表格。

(三)师:如果你能做到,就给五角星涂上颜色。一周都能做到,就能得到24颗五角星呢!

(四)师:请把这张评比表贴在你的书上,下一周的《道德与法治》课,我们来比比谁坚持做得好,咱们再来一场整理书包比赛,好吗?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书,学会了整理书包。我们还知道了书本、书包是我们的好伙伴。它们啊,将伴随着我们开启快乐的小学生活。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认识新朋友,适应新的作息,走走校园。相信大家一定不会辜负家人的期望,开开心心来上学,收获满满回家去!下课!

板书设计:

1开开心心上学去

爱新书

爱书包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3课《美丽的冬天》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回忆、认识任课老师,激发对老师的亲近感。

2.通过观看图片、微课等,认识其他教职工,了解他们的工作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关系,产生亲近感,形成积极愉快的校园生活情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认识任课老师、其他教职工,了解他们的工作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关系,激发对老师的亲近感。

难点:主动去认识校园里更多的教职员工,并形成积极愉快的校园生活情绪。

教学准备:任课教师以及部分其他老师的照片,体育老师颠球视频,音乐老师的弹琴视频,认识校工的微课,签名活动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前:

儿歌欣赏《老师老师》

设计意图:课前,用歌唱老师的音乐快速地带领孩子进入课堂。

一、认识任课老师

师:我们开学已经两周了。你们肯定认识了不少老师吧?说说都认识了哪些老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吧!请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猜猜他是哪位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老师,唤起他们生活的已有经验,回忆进入小学以来自己接触过的老师,激发对老师的亲近感。

(一)老师描述某一任课老师的特点,让学生猜是哪一位老师。

1.猜音乐老师。

师:这是一位女老师,她留着长长的头发,在你的脑海里出现的是哪位老师呢?

预设:停顿,让学生猜想

师:到底是谁呢?我们接着往下听。这位老师还戴眼镜呢!她是谁啊?

师:谁来跟音乐老师打个招呼。向老师问好时,说“您好!”(板贴)

喜欢任老师吗?你们跟着任老师学会唱哪首歌了?我们一起唱唱。

2.猜体育老师。

师:这是一位男老师,经常带着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运动。

出示体育老师颠球视频

出示体育老师教孩子排队、做操的照片。

师:郑老师教会同学们学会这么多本领,你想对郑老师说声什么?(板贴:谢谢您)

(二)学生描述某一任课老师的特点,让其他学生猜是哪一位老师。

预设:美术老师、语文老师……

师:美术老师为了给小朋友们上课,在认真地准备教具呢!准备教具会花费沈老师很多时间,她经常忙到下班都没休息呢,真是辛苦啊!你想对沈老师说什么?(板贴:您辛苦了)

回忆班主任老师与孩子共度的美好时光。

(三)反馈和小结

白板课件,拖动老师照片到相应学科上的小游戏。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大家应该都认识了我们的任课老师,对着课程表我们一起再来大声地和老师打招呼吧!

设计意图:通过拖动小游戏,再次让学生认识相应学科的老师。

揭题《我认识您了》(板贴)

小结:不论在哪里见到他们,大家一定要亲切地与老师打招呼哦!

二、认识其他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周围还有很多师长,由于不教孩子,平时接触得少,孩子们比较陌生,利用图片、谈话带领他们认识。

(一)交流:除任课老师外,你还认识哪些老师?

(二)出示学校教师集体照。

师:学校里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你们看,我们学校一共有六十五位老师呢!

(三)认识校长,出示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她?

(四)认识大队辅导员,出示图片。

三、认识校工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视频播放,引导学生走近工作人员,了解校工的工作与自己学校生活的关系,感受美好的校园生活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增加对校工的亲近感,培养积极愉悦的校园生活情绪。

(一)交流:学校里除了老师以外还有哪些工作人员?

(二)观看微课《校工的工作》

微课内容:门卫、清洁工、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情景。

四、课外拓展活动:我请老师签个名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指导学生有正确地、文明礼貌地参加“我请老师签个名”的活动。

(一)讨论:学校里还有那么多老师和工作人员,可以怎么去认识他们?

(二)学习微课:我请老师签个名

(三)交流:视频中的小朋友在活动中怎么做呀?

(四)出示活动卡,布置课外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卡,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去认识校园里更多的老师。

板书设计:

3.我认识您了

您好

谢谢您

您辛苦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校园生活中遇到困难向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进一步体验校园生活的安全、快乐、温暖,加快适应学校生活。

2.通过演一演、讨论、判断、学儿歌等方式,掌握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方法,懂得师生交流的文明礼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在校园生活中遇到困难向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掌握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方法,懂得师生交流的文明礼仪。

难点:尝试大胆、主动地寻求帮助,进一步体验校园生活的安全、快乐、温暖,加快适应学校生活。

教学准备:视频《羽毛球事件》,道具“笑脸”“哭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反馈交流,认识更多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活动经验以及感受,交流与陌生人沟通的方法,让学生把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

学生反馈签名活动的收获。

二、遇到困难,知道寻求帮助

(一)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发生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视频内容:小朋友的羽毛球打 到了树杈上拿不下来了。

(二)交流:发生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商讨解决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课堂参与度。强调在学校发生事情,可以寻求教职工的帮助,进一步体验校园生活的安全、快乐、温暖,加快适应小学生活。

(三)继续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学习正确寻求老师帮助的方法。

(四)交流:视频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预设:他们很有礼貌;把自己碰到的困难说得很清楚。

(五)出示图片:抢帽子受伤

同桌练说。

设计意图:通过求助说话训练,让学生懂得有礼貌地去寻求教职工的帮助。

三、链接生活,解决实际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碰到的困难,解决困难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并能指导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一)交流:在校园里解决困难的经历。

(二)交流:在校园里还没有解决的困难。

(三)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四、尊敬师长,注意文明礼貌

设计意图:小裁判环节让每个孩子判断时出示“笑脸”或“哭脸”,让形式更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小裁判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做事时,要考虑他人感受;要遵从教导,了解规则;获得帮助要主动感谢;平时遇到老师要注意文明礼貌。

(一)讨论:生活中该怎么对待老师。

(二)出示四幅图,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五、学习儿歌,全课小结。

设计意图:用儿歌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对礼貌待师进行强化。

结合儿歌,进行“文明之花”这一延期评价活动,将课堂学到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见到老师,要问好。

老师的话,要记牢。

老师办公,不打扰。

有了困难,找人帮。

文明用语,记心上。

板书设计:

3.我认识您了

您好

谢谢您

您辛苦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3课《美丽的冬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变暖,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进而对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一系列影响和伤害,树立危机意识和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尝试去改变日常生活中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过绿色低碳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身体验、观察和思考、资料搜集、算一算、出点子、制定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阅读感悟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责任和行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知道地球变暖对环境和人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学习过低碳绿色生活,减少碳排放和进行碳补偿。

2.难点:学习过低碳绿色生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碳排放认识较少,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够,没有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行动。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好参与活动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从发烧说起:一个人发烧了是什么症状呢?请大家说一说。(生自由交流)

2.发烧的滋味很难受!那如果地球“发烧”了,会是什么症状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地球发烧了

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第88面的知识窗

(1)生阅读教材第88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地球发生了哪些潜移默化的变化?

☆多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地球变暖,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

活动与探究二: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89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知道还有哪些是因为全球变暖而带来的灾害吗?

☆你的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对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一系列影响和伤害。

活动与探究三:看一看

(1)生阅读教材第9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看我上述材料你是如何想的?

☆你会怎么办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

活动与探究四:看一看教材第91面的知识窗

(1)生阅读教材第91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在大量制造温室气体的?

☆看完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环节都在大量制造温室气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减少我们的碳排量

活动与探究一:算一算

(1)生阅读教材第9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知道你们家庭一个月要用多少碳排放吗?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生边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碳排放。

活动与探究二:看一看,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93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这常生活中有哪些是碳排放的?

☆若你发现这种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93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活动与探究三: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第94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的家庭中存在哪些碳排放?

☆你能想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94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活动与探究四:看一看第95名知识窗

(1)生阅读教材第95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低碳排放从我做起

(三)师总结:地球变暖与人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学习过低碳绿色的生活。

板书设计。

12.低碳生活每一天

地球“发烧”了

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3课《美丽的冬天》教案 篇5

今天,有幸在玉川路小学聆听了李建伟老师的道德与法治课《低碳生活每一天》,有以下感悟:

李 老师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交流和口头达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李 老师向学生介绍低碳生活的有关知识,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学生上网查阅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并做了家庭用电调查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收获不小,我也有很大的收获。我们不仅懂得什么是低碳生活,还懂得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应该怎样做。

课堂中还运用学生喜欢的视频、图片调动他们的视觉刺激,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本次听课,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成熟起来。

本文来源:http://www.31xc.com/jiaoan/4800.html